最近媒体开始谈论熟女,哪个不熟提哪个,这算是中国传统。在我看来,这些嫁不出去的女人,十有八九是给国内各类婚姻媒介给害的。要是没给它们害,那她就准是个以身作则害别人的媒婆。
这些媒介写的文章,大多就是教育你不要老是挑最好的,只要挑最合适的,或者要挑老公就挑潜力股,等他以后大发之类,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,登出来的征婚广告呢,一律都是要求男身高多少收入多少有无产权房是否有赴海外读MBA的计划或已回国,粗粗看上去,活像是求购什么高档家用电器。在美国也有类似的婚姻广告,不过中国女人登的,和美国女人登的,一般一眼就能区分开来:美国女人登的广告,说来说去都是我希望你喜欢登山,或者我希望你喜欢爱养狗,鲜有说我希望你年收入十万以上之类内容。
本来,在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之前,这类实用主义导向的媒介信息是合适的。它们教育一个女子走过一片玉米田,不要为了挑最好的以至于走出玉米田时,手上依旧空空。于是过去三十年里,这些女子也照此做法获得了大小不等的幸福。
但2000之后,一切发生了撕裂般的变化。随着陈天桥、李彦宏、江南春这批纳斯达克的中国英雄忽然破土而出,中国的贫富分化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可怕的一片混沌之中。那些深受摘玉米教育的女子,面对眼前这片玉米苞成长规律忽然不可琢磨的玉米田,她们的老经验顿时不管用了,因为她们没法判断手边的这玉米苞在接下来的一刻,摘下来后,到底是继续膨大,还是忽然就蔫了?摘,还是不摘,这是一个问题。
评论